在咸宁市崇阳县乡间田野里,总有一个身影时常忙碌在田间,他衣着朴素带着部队里磨砺出的坚韧与担当,用双手和智慧在田间地头书写着别样的故事。他就是退伍返乡新农人汪帝,新时代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汪帝,一位来自崇阳县青山镇的25岁青年,高中毕业后远赴海南成为一名海军战士,2022年退伍返乡的汪帝看到家乡大变样,儿时分散的农田如今已变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也用上了机械化农机,这些可喜的变化让他觉得广阔乡村大有可为。于是,在岳父吴正刚的带领下一点一点开始学习农业技术。
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雨会农场负责人 汪帝:做农业确实时常辛苦,但也时常欣喜。我们要相信新农村,它就应该育新农人,而我们年轻一代可以成为这全新的代表。
一大早,汪帝就来到田间使用无人机为水稻防治病虫害,汪帝熟练地将药液灌到无人机的药箱内,在手柄上设置好喷洒路径后,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作业。在汪帝看来,农业科技时代,他要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闯出自己的路。为了提高水稻品质,汪帝所在的农业合作社今年建设了育苗车间,采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能够精准控制铺土量、投芽量、浇水量等,为秧苗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出苗率更稳定,育出的秧苗也更加整齐健壮。
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雨会农场负责人 汪帝:往年没有这一套设备,我们需要二十几个人才能完成育秧,现在我们五六个人就能完成。这种机械化设备能帮我们节省成本,更能节省时间,而且育秧成活率能达到90%多。
除了将新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汪帝还充分利用农业部门农技下乡和外出培训的机会学习无人机操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让自己更多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雨会农场负责人 汪帝:我们现在1000多亩的中稻田,用无人机空中作业。一台无人机每天能够播种500多亩,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
今年五月,汪帝所在的合作社2000多亩油菜喜获丰收,合作社内的四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田间,饱满的油菜籽涌入储粮仓。为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汪帝还积极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在耕种、收割、植保等多个关键环节提供完整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如今,汪帝所在的合作社内各类现代化的农业设备随处可见,今年上半年,汪帝所在的合作社已经累计为种植户提供了4000亩的各类农机服务。退伍军人变身“全能田管家”,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汪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军人的责任担当不仅在战场上,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同样能够发光发热。
(长江云新闻 咸宁台记者 赵卓 崇阳台记者 田明 责任编辑 蔡琛 谢宝莹)